曹操运兵道正门
“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。它远远超过了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。”——导游向游客介绍曹操运兵道时如是说。我的姥爷家曾有个栽满鲜花的小院,天下闻名的“曹操地下运兵道”就在这个小院的地底下,地道的出口就在小院门前的空地上。20世纪80年代初,我刚上小学,运兵道就好像是家里另一个花园子。
有一次家里来了外地的客人,姥爷陪他喝茶看花。园子里有两株月季,都长到一人多高,通身缀满上百朵大花,一株深红,一株水红,客人赞不绝口。姥爷很高兴,喊我来,让我领客人下地道看看。那时,我刚读了李绍义先生的《亳州传说故事》。地下道里,客人在后面,我在前头走,边说起关于地下道的这一段儿,客人感到非常的惊奇。
故事说,东汉末年天下大乱,亳州出了个大英雄曹操,回到家乡招兵买马。曹操刚起兵时还很弱小,结果被敌人给包围了。打也打不过,逃又逃不出,于是曹操使了计谋。曹操只有一千兵,却让人连夜制作了五千套衣服,色分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。
天光刚亮,敌人看见曹操有一队黑衣兵开出城池,驻入城外兵营,不一会儿,又开出一队青衣兵……一队兵约其千人,敌人一算,一共开出来五队,就是五千人啊!兵强马壮,哪里打得赢呢?连夜就撤退了。原来,曹操城外的兵营与城内是有地道相连的,从地面上出城,又从地底下进来,循环往复,别说五千兵,五万兵也变得出来呀。
客人哈哈笑,说,这是唱筹量沙之计呀。
夕阳照在地道出口,我的姥爷正微笑着站在家门前等候着。他的背有点驼,想念着夕阳下他的笑颜,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二十五年了。女儿,你没有福气见到他。
门票曾是一口电闸
姥爷是二中的语文教师。关于地下道,他还说起过二中的教导主任抓学生的事。那时,地下道不上锁也没栏杆,入口大门里常坐着一位大妈,管理的是一口电闸。如果有外地客人自己来参观,她就会给客人打开地道的灯,但会收一点票钱;我这样的小熟人要下,也开灯,但不收钱。附近的学生来,虽不收票钱,但也不开灯。学生们下地道都是自备着大手电的。
夏日炎炎,地底下清凉避暑,是个好去处,却总有学生聚在地底下偷吸烟,留下一地烟头。有一次,姥爷进门说,我看见主任又下去捉学生了。我忙跑出门看,不一会,就见几个垂头丧气的学生从地道里鱼贯而出,教导主任则得意扬扬地走在最后面。教导主任可真神啊!一抓一个准。现在再想,定然是看门大妈提供的线索了。
我小时候要去姥爷家,若从东面过来,有时候会从地下抄近道。每次下去,看门的大妈总会叮嘱一声,在下面别贪玩,一直走过去,不然,十分钟我就关灯了。有一次,我躲在下面偏不出去,就等那灯灭。我想,那该是一种完全的黑暗,该比停电时黑得多,我想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感觉?
在没有电脑、智能手机的时代,孩子们有可能去想一些特别的问题,做一些离谱的事。比如,我会想,当用手推门,从极微观的视野观看,手和门究竟有没有接触?大概是没有接触吧。比如说,我会用我有限的历史知识进行猜测,檀道济唱筹量沙,晚了曹操一百年,为何千百年来古地道却籍籍无名?曹操在亳州打的这一仗,他的对手是谁?运兵道的真相究竟是什么?(徽艺坊铁画收集于网络)